go结构体内存对齐
go 结构体内存对齐
结构体是占用一块连续的内存,一个结构体变量的大小是由结构体中的字段决定的
type MyStruct struct {
a int8 // 1 byte
b int8 // 1 byte
c int8 // 1 byte
d int8 // 1 byte
}
var my MyStruct
fmt.Println(unsafe.Sizeof(my)) // 4
内存对齐
如下代码的内存大小
type MyStruct3 struct {
a int8 // 1 byte
b int32 // 4 bytes
c int8 // 1 byte
d int64 // 8 bytes
}
func main() {
demo2()
}
func demo2() {
var v3 MyStruct3
fmt.Println(unsafe.Sizeof(v3)) // 24???
}
结构体内存是连续的,肯定是一次把它都读完,每个结构体的大小都是不固定的,结构体的内存大小又不完全由结构体的字段决定的。
为了保证 CPU 读取的是一整块的,处理的时候会按照规则对齐,比如这里第一个字段占 1 个字节,下个字段占 4 个字节,那么第一个字段就会加一段padding
进行填充到达 4 字节大小的对齐,但是最后面有一个 8 字节的,我们所有的都得进行对齐,前面 2 个 4 字节的可以凑成 8 字节,中间 1 个字节的再加上 7 个padding
填充,保证和最后一个也进行对齐,所以现在是 3 个 8 字节的,最终是 24 个字节。
编译器会自动帮助我们做内存对齐,我们可以合理的利用这个规则来减小结构体的体积。
之所以这么设计是为了减少 CPU 访问内存的次数,加大 CPU 访问内存的吞吐量。如果不进行内存对齐的话,很可能会增加 CPU 访问内存的次数。
我们对上面的代码进行优化内存空间
type MyStruct3 struct {
a int8 // 1 byte
c int8 // 1 byte
b int32 // 4 bytes
d int64 // 8 bytes
}
func main() {
demo2()
}
func demo2() {
var v3 MyStruct3
fmt.Println(unsafe.Sizeof(v3)) // 16
}
调换一下两个小的顺序,现在就占 16 个字节,对下面的使用的代码没有变化,后面每一个结构体变量就少了 8 个字节,很大限度上进行了一次优化。
总结
- 结构体占用连续的内存空间
- 结构体占用的内存大小是由每个属性的大小和内存对齐来决定的
- 内存对齐是编译器帮我们根据 CPU 和平台来自动处理的
- 我们可以利用对齐的规则合理的减小结构的体积
- 内存对齐的原理:CPU 读取内存是以
word size
字长为单位,避免出现一个属性 CPU 分多次读取的问题 - 对齐系数:
- 对于任意类型的变量
x
,unsafe.Alignof(x)
至少为 1 - 对于
struct
类型的变量x
,计算x
每一个字段f
的unsafe.Alignof(x.f)
,unsafe.Alignof(x)
等于其中的最大值 - 对于
array
类型的变量x
,unsafe.Alignof(x)
等于构成数组的元素类型的对齐倍数
- 对于任意类型的变量
- 由于空结构体
struct{}
的大小为 0,所以当一个结构体重包含孔结构体类型的字段时,通常不需要进行内存对齐 - 但是当空结构体作为结构体的最后一个字段时,如果有指向该字段的指针,那么就会返回结构体之外的地址。为了避免内存泄露会额外进行一次内存对齐。
type MyStruct4 struct {
m int8 // 1 byte
n struct{} // 0
}
func main() {
demo3()
}
func demo3() {
var v4 MyStruct4
fmt.Println(unsafe.Sizeof(v4)) // 2字节
}
如果是
type MyStruct4 struct {
n struct{} // 0
m int8 // 1 byte
}
则内存占用为 1 字节。
hot path
hot path
是指非常频繁的指令序列。
在访问结构体的第一个字段时,我们可以直接使用结构体的指针来访问第一个字段,结构体变量的内存地址就是第一个字段的内存地址。
第一个访问的字段的机器代码更紧凑,速度更快;通常将常用的字段位置放在结构体的第一个位置上减少 CPU 要执行的指令数量,从而达到更快的访问效果。
练习内容
下面的代码执行内容是什么?为什么?
type student struct {
name string
age int
}
func main() {
demo4()
}
func demo4() {
m := make(map[string]*student)
stus := []student{
{name: "张三", age: 20},
{name: "李四", age: 21},
{name: "王五", age: 22},
}
for _, stu := range stus {
m[stu.name] = &stu
}
for k, v := range m {
fmt.Println(k, "=>", v.name)
}
}
执行内容:
张三 => 王五
李四 => 王五
王五 => 王五
我们通过调试可以看到,m
的value
的内存地址都是一样的。每次&stu
取地址都会进行更新为这一次循环的对应的内存地址。所以最终都指向”王五“。